完成973 项目摘得国家生命科学最高奖,听说吴以岭院士也得到了。
黄从新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、武汉大学原副校长、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。他这次牵头承担的"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研究 " 项目,是 "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 " 国家 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。
该项目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31 家临床中心参与,研究纳入 465 例患者在慢性心衰标准化治疗基础上,治疗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,对照组给予安慰剂,以治疗 3 个月后两组患者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室性早搏次数下降率为主要评价指标,历时 582 天。
研究给了项目组成员最肯定的答案——结果显示,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既可明显抑制心律失常,显著减少患者 24 小时室早次数,又可改善心功能,增加左室射血分数,降低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,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。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,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。研究期间,患者对参松养心胶囊的依从性良好。
" 那天,我们非常高兴,过去一年半的辛苦以及所有的担心与忧虑瞬间烟消云散。根据研究结果,我可以大胆地说: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。" 在面临这项困扰了医学界许久的世界性难题面前,中医药为医学界、为难治性心律失常患者筛选出了疗效确切、安全性高的治疗药物。
" 心衰和心律失常是一对‘难兄难弟’,两者互为因果,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改善心衰,因此也能够改善由心衰导致的心律失常,为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非常好的药物选择。" 黄从新教授表示。
2020 年 1 月 10 日,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,黄从新教授与老朋友吴以岭院士一起,站上了国家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领奖台。作为 "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 " 项目的获奖者,共享 2019 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荣誉。
" 要知道,在此之前,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生命科学领域已经有两年的空白期,评审委员会之所以将‘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’项目评为一等奖,意味着它不仅仅具有项目本身的价值,更具有引领的意义。" 黄从新说。
弥补西医" 憾点 " 一切以循证医学证据说话
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,也决定着生命的长度。健康人心跳的频率大约在60~100 次 / 分,低于 60 次 / 分 ( 心动过缓 ) 或高于 100 次 / 分 ( 心动过速 ) 都被称为心律失常。恶性心律失常可瞬间夺命,严重威胁人类生存。
黄从新教授表示,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,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类。虽然在非药物治疗领域,起搏治疗、介入治疗等有了长足发展,但药物治疗仍是基石,仍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、延长生存期的重要而关键的措施。
一种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:一是遏制心律失常,二是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,三是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。但遗憾的是,根据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,治疗心律失常的4 大类药物没有一种能够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。换句话说,西医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一直存在 " 憾点 "。
黄从新教授说,比如临床上常见的心力衰竭伴室性早搏患者,其治疗的药物选择就非常棘手。目前使用抗心律失常的4 大类药物,多有致心律失常、负性肌力等副作用,在用药的过程中会加剧心衰的恶性程度,甚至增加死亡率,导致临床应用两难,使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治疗成为一个困扰医学界的难题。
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证据级别最高的临床研究,是评价干预措施效果最权威、最客观的方法。2012 年,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的相关临床研究启动在即。然而当研究团队邀请黄从新教授牵头并担任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时,他却犹豫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