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事网 > 消费> 正文
提高“食商” 批驳舌尖上的谣言
时间:2019-08-16

从朋友圈里的养生“爆文”,到微博里的食疗“段子”,一些食品药品谣言屡禁不止。有关专家昨日指出,针对食品药品谣言“病毒式”传播的现状,一方面应对老百姓进行“预防式”科普,另一方面也应更深入地研究谣言传播的机制,完善辟谣的方式与途径,谨防产生“逆火效应”(乐事网)。

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孙少晶在当天举行的第三届“食药安全新闻传播与谣言治理”青年学者论坛上指出,在权威部门、权威专家辟谣时,有时会先展示谣言的具体内容,再提供针对性辟谣信息,无意中导致谣言再次传播;或者在辟谣信息中过度使用不同证据和科学分析,反而导致公众更易于接受相对简单直观的谣言信息,心理上排斥相对科学严谨的辟谣信息,这就是辟谣过程中的“逆火效应”,“也就是说,本来出发点很好的辟谣过程无意中强化了一些谣言的负面影响。”

“粉丝可燃烧含荧光剂”“肉松面包是棉花做的”……打开手机,一些食品谣言“刷屏”朋友圈,引发很多人“舌尖上的焦虑”。

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在论坛上说,在科普食品药品知识方面,食药监总局不断加强“预防式”科普宣传,有效避免了谣言的进一步滋生。对于“舌尖谣言”,食药监总局已基本做到在24小时内对谣言进行批驳打击,例如及时发现并处置了“塑料紫菜”“可燃粉丝”等食品安全谣言。

① 乐事网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。
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③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图片新闻
综合
中国道路的伦理底蕴与价值使命 醉了!台湾7月手机销量TOP20:华为小米团灭,日美韩系强势 大学生沉迷网游不找工作 父母责备他竟烧家 重庆市首个智慧胶囊旅馆投用 全国各地公积金申办变革 阿婆落水漂千米 佛山民警纵身急流相救

热点  |  社会  |  民生  |  财经  |  首页